首页 > 专题 > 哥国文化
哥伦比亚的音乐和舞蹈
2010-11-10 03:22

  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西濒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它的海滩椰林处处,风景如画,它的火山吞云吐雾,微微颤抖,它的平原辽阔宽广,一望无际。首都圣菲波哥大四季如春,鲜花争艳,绿树常青,它又因为文学和科学的繁荣昌盛而被誉为拉丁美洲的雅典。  

  哥伦比亚以出产祖母绿宝石,优质咖啡和鲜花而著名於世。但在西班牙侵占前,还是拉丁美洲印第安(除阿兹特克,玛雅印加三大文明外)第四大文明奇布恰文明的所在地。相传位于波哥大的奇布恰瓜塔维塔公国在统治者登基时,必须到圣湖边,由祭司用香脂为他洗身,并撒上金粉,然后乘筏到湖中心,把饰有绿宝石的金人、金兽等投入水中,作为对圣湖的祭献,并洗去身上的金粉。这种仪式传到西班牙人耳中,就变成了关於埃尔多拉多(金人)的神话。神话中的神王每天早晨都要撒金沙,奇布恰人的国家也成为了黄金之国。神话大大夸大了事实,也给奇布恰人带来了灭难。但奇布恰人的确是加工黄金的能工巧匠。波哥大的黄金博物馆就收藏了奇布恰人历代黄金制品数万件,西班牙人掠夺的黄金制品中,有一个高30厘米,重1000多克的金人现仍藏於马德里博物馆。  

  16世纪西班牙人到来后,欧洲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都进入了哥伦比亚。因此今日的哥伦比亚音乐舞蹈丰富多彩,彷佛是一条由印第安,西班牙和非洲黑人三道彩虹汇聚而成的美丽的天河。但在不同的地区也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如南部与厄瓜多尔接壤的印第安人地区的音乐就具有安第斯高原的特点,而南部亚马孫雨林区印第安人的音乐就此较简单,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黑人的音乐具有黑非洲音乐的特点,东部宽阔的平原是土生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的地区,这里受西班牙音乐的影响很大。  

  班布科是哥伦比亚最有特色的歌舞,内容与爱情有关,从舞蹈来看,这是一种青年男子追求女郎的追逐舞,最后两人合在一起跳,它将印第安,黑人和西班牙的情调融为一体,曲调欢快但又带有感伤的色彩,正如一位哥伦比亚诗人所描绘的在那曲调中,充满印第安人的忧伤,它带来非洲炽热的旋律和安达卢西亚潇洒的风貌。班布科的节拍为3/46/8,它的旋律和伴奏常常具有强烈的切分关系,这种相互独立的关系一般都认为是非洲音乐的影响,而它的和声结构则是欧洲式的。当班布科以歌曲形式出现时,开始时常由一人领唱,最后,以平行三度的二重唱结束。为它伴奏的乐器有三弦琴,吉他和班多拉琴等。其他常见的歌舞还有帕西略,这种歌舞受西班牙欧洲文化的影响很大,有人形容它具有圆舞曲的雍容华贵,加沃特的轻盈纤巧和小步舞曲的娴静大方。面临加勒比海的北部地区的主要歌舞是贡比亚,它受黑人的文化影响很大,女的跳曳步舞,男的环绕女性跳,胯部动作较多,节奏强烈多变,多在夜晚时间跳。伴奏乐器除一种类似单簧管的管乐器外。其他都是敲击乐器。一种被称为托贝里诺的舞蹈具有较强的印第安风格,常在圣诞节用来歌颂光荣的保护神,它的音乐节奏比较复杂,采用的乐器有三弦琴,鼓和拍板。
      1995
11月哥伦比亚歌舞团曾赴中国演出,节目十分精采,充分展示了印第安人,黑人和西班牙的文化风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哥伦比亚的民间乐器种类较多,古纳印第安人用竹子或鸟羽毛管制作的排箫是双排的,可以同时演奏平行五度,还有一种长达1米或15的树皮号,主要用於仪式中,他们认为大的树皮号体现了祖先的灵魂,只在男子成年式或为有地位的男子举行葬礼时吹奏。在土生白人和混血人中有两种民间乐队:一种称为木尔加由班多拉,三弦琴和吉他组成。另一种由竖琴和加巴乔(一种小的沙球)组成。契里米亚是在印第安人和混血人中流行的乐队形式,由横笛、鼓、响器、刮器组成,近代还加上了单簧管、长号、马林巴、木琴等。黑人和桑博人(印黑混血人)中则流行来自非洲的马林巴、木琴和马林布拉薄片琴。在西班牙统治期间,哥伦比亚是南美洲音乐活动比较活跃的国家之一。早在1847年就建立了专业的音乐学校。哥伦比亚最著名的作曲家是奥尔古因,他曾担任第一任国立音乐学院院长。他的作品有印象主义的色彩,但节奏和旋律却保持着哥伦比亚本土的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代表作品有《第二交响曲》、《三首为乐队而作的舞曲》、《典型的组曲》等,除此以外,他还作有大量室内乐和钢琴曲。作曲家阿马多尔的交响诗《酋长在瓜塔维塔的加冕礼上》描绘了古代奇布恰印第安人选举新酋长的情景,采用的是五声音阶,曾在1938年举行的伊比利亚--美洲音乐节上首演引起了公众的兴趣。  

推荐给朋友 
     打印